几乎无一例外,各地都将“倡导周末单休”“压缩暑假”当做调整政策,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确保正常学习时间,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省份出台“不得利用双休日、不得占用节假日、不得压缩暑假”的大胆决策! 向双休日、暑假“借时间”来补课,在我看来,是一种典型的应试至上、刻舟求剑式的思维。作出这样的决策,可能忽略了以下事实: 其一,全国各地的孩子,事实上都已经“开学”。
只不过这“学”,不是在学校上,而是在家里上,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上。课本,就是“疫情”+“空中课堂”老师所布置的各类学习资源。有的地方,甚至比往常更早“开学”——寒假没有结束,就开启了“停课不停学”。
近两月来,孩子们和父母、老师一起阅读“疫情”这本大书,经受着这突如其来的煎熬。他们从网络、电视以及各种媒体上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学习随时都在发生。相信,庚子新年,孩子们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一点都不会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少。难道,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才是学习吗?人生经验,很多时候比知识更宝贵。
其二,老师们也一直在“教学”。正月开始,大部分老师,都开启了“空中+地面”的工作模式:催交各种表格,统计各种数据,准备各种微课,批改各类作业,成为老师宅家生活新常态。人在家,心在校。不少老师,被逼成十八线网红主播。为了上好网课,一个个使出十八般武艺。真的,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并不比在校轻。
这样的情况下,倘若复学后周末补课或压缩暑期,那么,上了近两个月的“空中课堂”算什么?打酱油?躲猫猫?逗你玩?教师工作时间怎么算?难不成全国统一给教师发放超工作量补贴?财政吃得消?
第三,老师、家长和学生,都经受了特别漫长的假期,大家几乎身心俱疲。而且,哪怕部分省份五月复学,大家肯定提心吊胆过日子,神经高度紧绷。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双休日和暑假的适度舒缓、调节。弦绷紧了,会断。人亦是。更为重要的是,事实上,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半个学期,哪怕一个学期不学教科书里的内容,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过去五年制,难道教学质量比六年制差?未必!
最为现实的问题是,暑假延至7月18日甚至更后开始,延长学习的时段,正值盛夏,把学生闷在教室,就像捂在蒸笼里,极易中暑。很多地方尚没有条件给学校配备空调。即便配齐,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学习,也不利于身体。 鉴于以上种种,各地出台(或将要出台)“利用双休日或者压缩暑假补课”的政策,我认为是考虑欠妥的。 人生路漫漫,健康长相伴。唯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