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潮湿令人感觉身体疲劳不适,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并从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进行调节是防病关键。
谨防食物中细菌孳生
空气湿度较大,易令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胃肠道疾病。潮湿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更快,食物更易腐烂,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时期,因此大家在饮食方面要尤为小心。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未熟的水产品、变质食品、不洁食品,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吃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不要吃剩饭剩菜。过敏体质在此时应适当减少海鲜产品的摄入;夏季胃口比较差,每周可煮食一两次绿豆汤、薏米粥。
心脑血管病人小心降温
心脑血管病人最怕的就是天气的冷热变化,血管急剧收缩导致痉挛,往往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不少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都被这种气候“击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室内外温差变化,避免精神紧张、压抑或情绪激动,避免疲劳过度和吃得过饱。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变化,防止血压有较大的波动,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躲避过敏源
湿热天气,尘螨、花粉等漂浮物比较多,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此外,潮湿天气利于细菌的生长,东西容易发霉,从而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的市民,除了查找过敏源,进而避开过敏源外,潮湿天气更应该注意室内的通风,遇到天气放晴,及时晾晒被褥。
雨天路滑防骨折
雨天不慎滑倒的市民不少,建议在下雨天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外出时,最好穿上雨衣;外出尽量不穿拖鞋,骨头较脆的老年人在雨天里尽量避免外出。同时,一旦摔倒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切不可自己随便敷些膏药,以免延误病情。
雨后放晴更应防感冒
由于温差变化较大,雨后放晴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体质较弱、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市民应该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患上感冒应及时治疗,一般二三日症状即可缓解。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应严密观察自觉症状,如体温、咽痛、咳嗽、咳痰等,切忌盲目用药。饮食方面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关节要保暖
连日阴雨,天气潮湿,由于关节疼痛而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很多。专家说,虽然最近天气温暖,但是湿度太大,空气比较潮湿,有风湿疾病史的人容易引起疼痛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
患有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风寒潮湿。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适当做一些理疗,口服止痛药来减轻症状。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6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其发病原因是年龄增长、长期负重或者慢性劳损而引起的骨头退行性病变。由于在骨软骨周边发生了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出现炎症,所以很多人会感觉膝关节、髋关节、颈椎、腰椎等十分疼痛。
天气潮湿也会加重关节的酸痛,所以对于关节炎急性发作、出现疼痛的时候最好还是以休息为主,千万不要爬山爬楼梯,更不能在提着重物的情况下长时间走路。即使想活动一下,都应该坐在凳子上,轻轻地抬脚和屈伸关节。专家认为骨关节炎的出现就如同人的衰老一样,是个不可抗逆的过程,患者应该把保健工作渗入到日常的细节中。
冬季来临,不少市民骑电动车或单车上班时,经常出现膝盖被冻红肿的现象。时间一长,关节处就会疼痛。专家提醒市民,作好防护措施并加以适当锻炼防止关节损伤。
冬季是关节炎多发的季节,关节炎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下降,加上气候潮湿。如果市民未经过充分的“预热”就在低温情况下骑车上班,关节周围的肌肉就会处于僵硬、灵活性较差的状态,久而久之关节肿胀、疼痛、弹响等现象就会出现。
市民预防关节炎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注意保暖,在骑车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其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保护性用具,如穿较有弹性的鞋子,用适当的鞋垫,穿戴护膝或弹性绷带等。第三,平时多食用富含钙质和胶质的食品,比如羊肉、牛肉,适当的补充甜食也是有必要的。最后,应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关节软骨的营养是靠关节活动来补充的,因此适当锻炼对保护和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增强关节周围肌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进行锻炼时,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盲目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