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东
最近,最高售价25.98万元的奇瑞瑞麒G6让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话题再次热了起来。
在上周参与的几次行业峰会里,自主品牌要不要高端化、能不能高端化都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在网络上,关于此事的非议更是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嘲笑之声。
嘲笑的理由很简单,有人认为自主品牌不会走就想跑,有些不自量力。而更大的背景是,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在7月份,在乘用车市场(包括微面)的份额更是跌至40%以下。在业内,自主品牌的悲观论调上升,极端者甚至认为在10年内,自主品牌汽车将会全面出局。
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奇瑞瑞麒想要再次出击、谋求高端化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同样,荣威750、帝豪EC8等相对高价格的自主产品也都面临向上的压力。
我倒是认为,自主品牌高端化不仅无可非议,而且还应加快脚步。从长远来说,尽管过程注定将是曲折而漫长的,但自主品牌都一定要向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否则,自主品牌将会在“洋”品牌不断本地化、产品价格下探的过程中,被逐步蚕食、吞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呀。
而问题在于,自主品牌怎样高端化,如何处理好高端化与现实市场需求的关系。在这方面,车企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完全另立门户,推出独立的新品牌、新营销渠道;二是,渐进式的,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分离品牌、产品和渠道;三是,一开始就高举高打,通过国际收购等形式,给自主品牌增添洋血统,例如上汽荣威。
目前,奇瑞和吉利采取的是第二种形式。奇瑞原本采用第一种方式,但因成本大、收效慢而进行了调整,把瑞麒品牌的销售权逐渐整合。应该说,这次调整还是具有成效的。G6是瑞麒品牌调整之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而在最近一个月内,还将有新款G5、G3两款新车上市。为了提高质量,这些车型推迟上市一年之久。
其实,对于汽车这样的商品来说,采取什么方式高端化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一定要将高端化建立在产品的高品质之上。而提升品质和技术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别用眼前之市场得失,来判定品牌发展未来。
在国内车企中,一汽、上汽、奇瑞等被普遍认为技术实力尚可,但与跨国车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注定了这些车企的高端化之路将是渐进而漫长的。既有钱的因素、更有人才积累的原因。而奇瑞也正是因为在研发上投入过大,而导致企业财务质量下降,上市一推再推。
这是行业性的问题,不仅是奇瑞、吉利,如长城、比亚迪等后来者早晚也将面对。而在这个过程中,业内应该用更宽容和长远的思维对待,给企业时间,最起码也不要嘲笑。况且,在当下的中国汽车界,谁都没有嘲笑谁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