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好故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迪信通还需要做更多的改变。”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说 。冲击“中国手机卖场第一股”的迪信通最终还是与A股失之交臂。中国证监会公布的IPO企业申报信息表显示,近日国内老牌手机连锁企业北京迪信通公司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
在传统家电连锁与线上电子商务的双重挤压下,持续盈利能力不足,被外界普遍视作是迪信通折戟IPO的重要原因。
昨日,迪信通总裁金鑫以外地出差开会为由婉拒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一位迪信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迪信通不会就此搁浅上市计划,未来不排除去香港上市的可能,预计新的资本动作将很快出炉。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看来,迪信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国美、苏宁等实体巨头整合完毕后,线上、线下双重经营的模式必将促进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在迪信通主业的成长性很难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前提下,寻找壳资源或是明智之举。
盈利能力遭拷问
早在2007年,就有传言称迪信通正运作香港H股上市,随后迪信通将上市地点转向内地A股,然而,直至5年之后才得以跻身IPO排队名单之中。
资本市场上,最多的质疑声来自于在运营商以及电商的冲击下,迪信通如何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
贺在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被终止审查的企业多涉及各种负面新闻,财报不合格、自查报告逾期、营收不稳定、不符合上市标准、企业实力较弱等因素较为常见。目前国内IPO大门尚未打开,能否顺利通过审核主要取决于标准的松紧,迪信通被终止审查或因为政策收紧导致其不符合相关规定。
“手机销售连锁的模式在前几年比较成功,迪信通凭借此方式迅速做大做强,在行业中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不过,近两年整个行业遭遇重大变革,电子商务、直营店对连锁销售模式产生致命性打击,迪信通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未来盈利能力不容乐观。”贺在华评价。
行业数据显示,运营商渠道和电商渠道目前正处在爆发期。2012年,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手机销量达到314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倍。并且,电商渠道占手机销售比重正在一路走高,从2010年的700万台增至2012年的3000万台,销量占比从2010年的2%增至2012年的10%,预计2013年将达15%。
此前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齐峰曾透露,2007年时迪信通在北京地区的净利润率能达到5%,现在由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净利润率只能维持在1.5%至2.5%之间。
“事实上,和运营商的合作,表面上看是终端在增长,但实际上利润还是运营商吃大头。”国内一家手机销量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运营商渠道的上升,导致很多时候社会渠道商成为了“打工者”,此外,像迪信通这样的企业往往还要承担日益增长的渠道费用。
对于渠道费用,金立手机总裁卢伟冰告诉记者,当你走进一个卖场,看到三个柜台和一个背景板,40到50平方米的面积,除租金外,没有1.5万块钱是做不到的。“线下的维护费用越来越多。”
手机渠道商天音控股(7.55, -0.02, -0.26%)和爱施德(18.45, -1.62, -8.07%)2012年均出现巨亏。天音控股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261万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44%。爱施德201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59亿元,同比下降172%。爱施德8月9日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7.08亿元,净利润仅为2.58亿元。
对于回升的原因,爱施德公告称从2012年三季度起建立起了严格的库存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对问题机型进行及时清理,有效避免了存货跌价,并且加大了与运营商、厂商的深入合作,集合三方资源,推出有竞争力的合约机产品。
做大不等于做强
在中国手机连锁的拓展,有“先行圈地、后图发展”的门店扩张方式和“广积粮、缓称王”注重利润的扩展方式,迪信通是前者的代表。
1993年,创始人刘东海从借来的5000元起家,在北京西单三尺柜台成立迪信通,开始涉足通讯零售行业,并在2006年引入了鼎晖和英国3I的投资后,开始了大步扩张的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到2007年为止,迪信通全国的门店已经接近1000家,平均每年开店超过100家。而在2008年时,通过直营店的模式扩张成为中国最大手机连锁的迪信通开始走“特许加盟和直营店”的模式,希望在未来5年内把其在国内的门店数量从目前的1200家扩张到5000家。
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手机连锁销售企业很快陷入了“关店潮”。迪信通的竞争对手金飞鸿在北京关闭了近1/3的门店,协亨退出温州市场,迪信通也曾在一年内关闭了约80家门店。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迪信通营业额超过100亿,同比增长超过20%,远高于中国GDP增长的7.8%。拥有覆盖全国26个省市近2000个终端的零售门店;而到了2013年,目前迪信通门店仍不到此前预期的5000家的一半。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迪信通的商业模式仍是以店铺销售为主要利润点,通过增开门店、扩大规模,提高手机产品销售数量实现利润,但平均单店的营收总体增长不明显,包括店铺租金、人工等成本又不停上涨,再加上京东商城、淘宝等低价网络渠道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开放的终端店铺的冲击,迪信通手机销售的利润日渐稀薄。
贺在华认为,手机销售连锁的模式在前几年比较成功,迪信通凭借此方式迅速做大做强,在行业中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不过,近两年整个行业遭遇重大变革,电子商务、直营店对连锁销售模式产生致命性打击,迪信通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未来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这时候,通过上市寻求融资做大规模对于迪信通来说至关重要。
转型仍需好故事
面对市场的质疑,迪信通并不是毫无作为。
事实上,迪信通曾尝试转型突围,从2009年开始逐步转变为“手机销售与其他3C产品结合、传统连锁店面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商业模式。今年3月,迪信通还宣布重点布局高端配件市场,使手机配件在其销售中的份额提升到20%以上。
迪信通CIO吴欢称,迪信通靠装手机应用去年赚1000万,今年至少有4000万元的直接收益。
此外,迪信通已积极加入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争夺。金鑫此前曾对记者表示,未来迪信通的虚拟运营商业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细分市场,如教育领域等进行业务创新,更多地做信息服务产品。但对迪信通而言,转售商扮演的仍是代理商的角色,未来只有当转售商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相当规模的客户群、广泛而稳固的分销渠道后,盈利才有望出现。
但有咨询界人士表示,即使成功获牌,虚拟运营商的盈利并不是那么容易,从国外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来看,平均用户占有率仅3%,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而这一市场也有诸多竞争者。一些手机连锁渠道、家电卖场、电商网站,甚至一些没有直接关联的民营公司都在跃跃欲试,希望进来分一杯羹。
而在电商渠道,迪信通的电子商务业务并未在业界形成影响力,与此同时,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国美、苏宁,已经开始在线上线下加快速度攻城略地。
“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好故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迪信通还需要做更多的改变。”张毅对记者说。
贺在华则认为,在具体转型中,一方面,迪信通应当将实体领域的业务优化调整,手机销售连锁已经无法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多元化或是迪信通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迪信通不妨考虑借壳上市,IPO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以迪信通主业的成长性很难获得投资者青睐,寻找壳资源或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