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加盟代理门户

瑞奕资本合伙人姜东星详解新能源车未来投资机会

   日期:2020-05-22     来源:创客公社    评论:0    
核心提示:5G、AI、充电桩,工业互联、特高压......新基建全面落地,新能源汽车妙集大成!市场驱动、各行各业政策红利叠加,新能源汽车产

      5G、AI、充电桩,工业互联、特高压......新基建全面落地,新能源汽车妙集大成!市场驱动、各行各业政策红利叠加,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多“吃香”?什么环节投资潜力大?哪些国内公司是关键潜力股?从创投规律中探寻趋势、寻找逻辑,秉持为创业者赋能,助力企业成长的初衷,创客公社携手知名机构投资人、产业家、金融机构、创服机构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新基建系列直播”。5月19日晚间,迎来该系列第六讲。

  本期嘉宾瑞奕资本合伙人姜东星围绕Tesla发展,为大家详解新能源汽车未来投资机会!

  姜东星老师拥有年的股权投资和管理经验,长期研究汽车电子、光电显示、通讯、大数据和半导体等行业,曾主导参与了三超新材(300554)、桐力光电、典格信息、微鹅科技、林泰克斯等项目的投资,并曾担任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导师,苏州领军人才、创业南京等评审。

  现在,让我们一同解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干货指南吧!观看直播回放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内容由创客公社整理自直播课程,未经本人审阅,略有删减)


  【瑞奕资本合伙人 姜东星】

  演讲金句

  1.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不再是发动机、车身、底盘,而是电池、芯片、车载系统、数据。

  2.基于用户导向和盈利导向造车,Tesla思路不同于传统造车势力。

  3.5G高带宽、低时延的技术特性能够满足新能源车信息实时传输的需求,将车辆塑造为高速行驶的“智能手机”、插电行走的“服务器”,极大提升电动汽车驾驶体验。

  4.伴随光电技术发展,融合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AR、抬头显示(HUD)、手势控制等新技术,“智能驾驶舱”在车载上将带来人机交互体验的新改变。

  5.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例如IGBT等都存在潜在国产替代的市场机遇。

  确定性的来源——新能源汽车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当前,汽车行业占国家GDP的比重约10%,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将近20%。因此,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产业链条极其宽广的行业。如果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挑标杆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特斯拉。所以,我们今天就从特斯拉开始,谈谈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

  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在我看来,无论是营销还是包装,特斯拉都有自己很独到的地方。比如,马斯克自带流量,几乎不用任何营销和推广就能吸引很多目光。他制订的这一愿景,也很符合很多人对未来世界的畅想。就投资而言,我们会看市盈率,但也会被市梦率所忽悠。因此,真正技术过硬的企业,会将自己的愿景一步步落到实地。

  回顾特斯拉一路走过的历程,从2006年到2016年,他的脉络和理念都非常清晰:把每一件事都踏实做好。首先,它打造了一款产量很小的车,该车型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但昂贵必有其价值,拥有诸多技术认证,在众多种子客户试用启动后,2008年特斯拉交付了自己第一台跑车。

  其后,特斯拉就用赚到的钱去开发一款产量适中、价格相对较低的车型,紧接着便量产Model S以及 Model X。这其实是非常漂亮的借品牌势能由高到低的打法。

  2016年,特斯拉发布了跨时代的Model 3车型;而今年不久前发布的Model Y,则是皮卡车型。就定位而言,从跑车、轿车到SUV、皮卡,特斯拉已经实现C端全系列车型的覆盖。

  以布加迪Chiron和特斯拉 Model S P100D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特斯拉Model S在0-60英里/小时的加速度非常快,马达转速也因电机原因很快启动。就体验而言,驾驶特斯拉Model S也能享受到布加迪带来的推背感。

  此外,针对碳排放,G20主要国家陆续出台了燃油车限定排放等相关要求,不少车企发现:如果不进军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在碳交易上吃亏。对此,整个行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也形成了共识:大力发展,向清洁能源转移。

  基于此,传统车厂如沃尔沃、大众以及一些日系车企,其实在纯电动领域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开拓,但为何是Tesla异军突起?我认为,特斯拉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车企的场景,没有在既有场景与他人PK,而是选择一个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去深耕。目前,所有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定调都非常高:计划在2020-2030年的时间节点,把纯电动作为发展核心。

  从整个产业链纵观,特斯拉毫无疑问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如果没有特斯拉这条鲶鱼,传统车企的发展会更缓慢。

  未来汽车的三大趋势: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为何我们会在很多场合反复提及这三大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于汽车已经开始重新定义。

  在电动化方面,它既可以解决环保问题,也能让汽车变成智能终端,实现可持续。

  在网联化方面,以前的车与人、路之间乃至整个外部世界的连接,其实是缺少互动的。随着网联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空间出现。比如交通数据采集、交通资源调配以及自动驾驶、店铺、停车场提供相关更高级的服务等,都是网联化能带来的场景。

  在智能化方面,从人与车之间的交互,延展至车辆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体验。车会更懂人,人也会更懂车,这就是未来汽车的智能化趋势。

  新能源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的投资看法: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基础设施,但也存在如下五大问题:

  第一,车与桩发展不协调。据《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报》,全国充电桩累积量为121.9万个,但车桩比远远达不到此前规划的达到1:1。很多车主在户外很难轻易找到附近可用的充电桩,在一些人口稀疏的新区却有大量闲置的充电桩。

  第二,兼容性问题。直到2015年年底,新的充电设施国标才出台,而此前许多充电桩已经建设完毕。

  第三,行业内的壁垒低。与充电桩有关的智能手机APP已经超过100款之多,用户使用极其不便。

  第四,电网负荷大。在一些老新村等场景,变压器的赋予容量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充电桩的应用。并且充电桩运营亏损,目前的盈利来源主要是电力差价,服务费,补贴和增值服务。利润极薄,主要依赖于现有的政府补贴。

  第五,充电时间长。直流快充80%的电量大约需要20-30分钟,这是加油时间的十倍以上。对于有里程焦虑的用户来说,就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为何会是Tesla?

  Tesla基于用户导向和盈利导向造车,其思路不同于传统造车势力。

  在用户导向方面,Tesla是最早将工控级别的屏幕放到汽车中控面板的车企,这是行业内的创举,也实现与车主的更多交互。

  在盈利导向方面,Tesla早期打造昂贵小众的跑车切入高收入群体,颠覆了对于电动车续航能力的认知,也让马斯克的富豪朋友成为他的带货主播。随后拿着跑车赚到的钱,Tesla切入性价比最高的中型轿车市,从小众走向普及,产品谱系趋于完善。

  据任泽平研报,Model 3于2017年上市,在当年的北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2%。这也是继福特之后,唯一一家切下这么大市场蛋糕对的车企。对此,我认为,Tesla的优势来源主要有三点:

  第一,自动驾驶体验。Tesla以NPU芯片为核心,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学习处理图像数据,再结合远高于8颗摄像头的数据采集技术,基本上可以做到L5级别的无人驾驶。未来,Tesla的芯片还会持续领先,并成为其引领整个行业的标志。

  第二,三电体统。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是三电系统。在电池端,Tesla的研发发展与进步非常客观。最新款2170圆柱电池使用NCA(镍钴铝)材料,含钴量持续降低,但保持了电池单位能量密度的增长;在BMS模块, 集成高压控制器、直流转换器和多个传感器,电池组电压差能控制在2-3mv,在减轻总重量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第三,成本控制。基于三电系统的不断优化,Tesla也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成本竞争力。奉行高度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Tesla在电芯、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都采用自主设计+代工的方式,从原材料、生产、销售服务三方面,牢牢把握供应链主导权。

  第四,生产与交付能力。目前Tesla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成3座超级工厂,分别位于美国内华达、纽约以及上海,Gigafactory3上海工厂也体现了中国制造速度。2020年1月7日正式交付国产Model 3。2020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10.27万辆,交付8.84万辆,一季度产能创纪录主要得益于Tesla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因此,Tesla后续的生产以及交付能力也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五,商业模式的构建。在这一方面,Tesla是一家非常擅长借势和用巧劲的企业。

  当然,Tesla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产能一直备受诟病。由于产能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与产品预定量不匹配、交付延迟严重等现象客观存在,其中Model 3产能问题尤为突出。在我看来,Tesla的总体产能离不开中国市场的贡献。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也会影响制约Tesla的交付能力。

  其次,质量与做工存在瑕疵。Tesla在早期并没有整车制造经验,采用高比例的铝做车身,虽可以减重,但车子一旦出现事故,不能零件更换,则需要部分或整片替换。此外,Model系列并没有专门对亚洲用户群体进行座舱调整,用户反映车辆内座过于空旷和不适。

  第三,安全问题高度关注。此前,Tesla的自动驾驶车辆的确出过一些交通事故,但其实特斯拉的安全性是优于一般车厂的。根据特斯拉2020年最新发布的安全季度报告显示:安装自动驾驶仪的车型:每行驶468万英里,发生1次事故;没有自动驾驶仪且没有主动安全功能的车型,每行驶142万英里,发生有一次事故;而在美国,每行驶47.9万英里就会发生1起事故。

  并且,从北美各类车型的保费综合来看Tesla车型保费相对较低,这也意味着从保险公司精算的角度看,Tesla的安全性得到了认可。而大众对特斯拉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公众对于其纯电动的动力以及自动驾驶仪的认知依然存在刻板印象。

  第四,经营现金流转正的意义不亚于扭亏。目前,Tesla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良好,历史上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短暂转正。整体上现金流情况仍是趋紧的,但以其融资能力,Tesla已经渡过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刻。


  由Tesla延伸出来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一:5G车联网改变了对车的定义

  第一,新能源车反应时间短。电动车约30毫秒、燃油车约500毫秒,这就能在接受数字信号后迅速反应,为自动驾驶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池容量大。停车时可长时间给车联网通信模块供电,这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最好的载体。车联网技术是把车和所有相关事务连接的通信技术,是商用5G的首个落地应用场景。5G高带宽、低时延的技术特性能够满足新能源车信息实时传输的需求,将车辆塑造为高速行驶的“智能手机”、插电行走的“服务器”,极大提升电动汽车驾驶体验。

  投资机会二:光电技术发展,在车载上带来人机交互体验的改变

  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传统驾驶舱迅速同步演变。从传统机械仪表盘到触控触屏时代,Tesla可以通过接触,实现语音交互。未来,融合人脸识别,抬头显示(HUD)、AR、手势控制等技术,汽车人机交互体验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投资机会三:车用半导体是国产化的核心

  其实,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高速发展,体量巨大,但高端市场被诸如博世,英飞凌等国际企业垄断,国内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在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我们发现,例如MCU、ASIC方案以及一些分类器件,当前还在使用国外产品。而在传感器方面,江苏企业也在布局。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例如IGBT等存在潜在国产替代的市场机遇。

  对未来汽车行业的一点畅想

  畅想一:未来汽车的核心价值

  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不再是发动机、车身、底盘,而是电池、芯片、车载系统、数据。这一观点,也将成为我们贯穿新能源或者后特斯拉时代的投资逻辑。

  未来,电池的性能以及能量密度,应该会是一个源源不断迭代的过程;芯片则会成为汽车的“大脑”,这其中也会出现非常多的国产代替进口的机会;车载系统则会是人—车—生活的连接器,它不再是工具,二回成为生活的接口,可以为用户对接各类型的出行、消费场景、以及服务;而数据化则可以使车辆信息可测、可视、可控,通过数据共享,把相应的数据应用到汽车自动导航、优化路线、安全自检、停车充电、道路运输,从而保证出行的安全、效率以及体验,这样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意义的。

  畅想二:电动车之后,各国车场在汽车形态上的探索

  当前,各国在汽车形态上也进行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探索。比如吉利、阿斯顿·马丁、保时捷对于飞行汽车的规划,非常酷炫。以阿斯顿·马丁飞行汽车为例,采用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最新的航空、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这也被它们称为未来出行方式的真正载体。

  在日本,丰田探索研发了可变形汽车。根据不同尺寸底盘+不同轮胎布局+不同用途车厢的组合,可以达到共享乘车、货物运送、医疗急救,甚至是移动商店等多方面的用途。其底座的兼容相当强大,可在需要时快速更换搭载的车厢,在需要乘用、物流、交通疏导等情况时随时更换“身份”。


  互动交流环节

  1、目前新能源车行业衍生的充电桩生产、运营公司很大程度也依靠补贴,这些公司能够短期内盈利么?是否会有大玩家统一这个市场?

  答:关于充电桩生产以及运营本身,我不认为它会变成完全垄断的市场。因为门槛并不高,技术扩散后,成本也越做越低,最后会形成红海。但这一市场的背后或者运营的上游是电网层,充电桩是依赖电网的,由此电网天然形成了垄断。

  2、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您有看好的企业吗?这家企业的优势在哪儿?

  答: 与马斯克的招数相似,国内早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此前也做了非常多的营销以及公关,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体来看,蔚来和小鹏在整个新造车势力里算是排名比较靠前的。

  3、之前特斯拉降价到30万,李想说是对国产新能源车的灭顶之灾。对此,您怎么看?

  答: 我认为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特斯拉降价到30万,这背后其实代表着:一是特斯拉把制造放在了中国,二是特斯拉真正打通了供应链。其次,无论什么品牌还是车型,很大程度上比拼的就是供应链的控制能力。特斯拉降价到30万会形成国产市场无法超越、取代的领先身位,但我并不担心特斯拉降价,因为降价是国人的专长。

  4、未来新能源汽车会完全替代燃油车吗?

  答: 我相信燃油车会有自己的应用场景,并且在很多场景里,燃油车也有它的好处。未来,我认为两者还会长期共存一段时间,长远来看,则会出现一些能源来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


 
标签: 新能源汽车
 
网站提醒    本站所有资讯作品与内容图片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本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的免费资讯阅读平台,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与参考...... 本站始终如一的支持维护著作版权,也愿意为优秀资讯作品与内容的宣传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作者本人或版权方不想让您的作品出现在本站,请您说明联系我们删除。为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大家踊跃举报。让“不法分子”无处可藏!健康绿色才是我们的目标。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功能  |  积分奖惩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  鄂ICP备1902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