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学生“村官”郑振海一样,河南漯河市1000多名大学生“村官”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创业,率民创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支生力军。
据漯河市政府提供的数字显示,漯河市1556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011名大学生“村官”实现创业,占大学生“村官”总数的65%,创业项目812个,总投资4.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中出现的缺经验、缺资金、缺项目的难题,漯河市出台了一系列“绿箱政策”,帮助大学生“村官”迈好创业步。他们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采取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至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办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项目、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分类引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创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记者从漯河市不久前召开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座谈会上了解到,漯河市明确要求工商、税务、中小企业服务、金融等16个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行“四优先”,即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优先研究、大学生“村官”申报项目优先安排、大学生“村官”兴办企业优先办证、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优先解决。
记者在舞阳县大学生“村官”郭国贤的养牛场了解到,他创办的总投资1.2亿元、“养、沼、种、加”一体的肉牛生态养殖园区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7800万元,肉牛存栏1500头,与3000多农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发展代养户70多户,还吸纳3名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入园共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