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创业已不是新闻,但休学创业却鲜有耳闻。最近,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试行)》,明确鼓励在鲁高等院校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引起广泛关注和支持。12月3日至5日,本报联合青科大、青岛大学社团联调查了驻青7所高校的 850名大学生发现,92.6%的人觉得休学创业难实现。父母之命、资金之窘及创业项目低端化成了学生休学创业的软肋。
■校园调查
九成多学生对休学创业说不
对85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37人曾有过创业的想法,204人明确表示打算毕业后再创业;现在开始运作创业的有20人,大多是从事网络、餐饮等行业,并且多带有兼职的性质;其余人都表示不了解休学创业的政策。在得知这一鼓励休学创业的政策之后,仅有63人表示赞成,剩下92.6%的人都称绝对不会选择休学创业。
“创业很占精力,要是能休学再好不过了。”青岛理工大学吴明允就觉得休学创业很好,“上学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创业机会却可遇不可求”。
青岛大学大三生李峰则表示,自己不会选择休学创业:“边学习边兼职还好说,赚点钱,不成功也没关系;在校创业也没关系,反正大多是小本生意,不成功也没耽误学习;可完全休学创业,感觉好像没学会走就开始跑似的,成功的几率小,很可能摔得很惨。”
■原因分析
父母不支持,项目不够“硬”
在回收的调查结果中,绝大多数不打算进行休学创业的同学除了自己没有创业想法之外,很大原因是受父母观念的影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徐丽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有过休学工作的念头。据她介绍,从上大一开始,她就利用寒暑假期间,在托管班工作,主要进行学生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有了三年的经验后,徐丽渐渐产生了休学做托管老师的念头。但被父母立马给否了,“妈妈让我别想太多,创业的事毕业再做也不迟。”她只好同意了。
此外,《意见》中提出,凡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学生,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而记者了解的大多数学生创业,却大多与餐饮、买卖、网络有关,很少涉及发明创造、专利等可以拿学分的“硬本事”。
青农大大三生刘宇曾经做过两年的电话卡倒卖,据他介绍,目前学校“创业”最多的形式还是校园代理、批发买卖等小本生意,“要么就是做餐饮,那一般是家里有资金支持。做网络的都已经很高级了。”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家长觉得学生创业就是小打小闹,不太重视。
■创业学生
“还是在学校创业有保障”
青岛大学学生刘洋和张云召算是校园小老板的典型,俩人2011年创办团购网,现在团购网站办得风生水起,月营业额能达15万。
“现在要我休学创业,可能没什么顾虑了。但这话要放在1年前,是绝对不敢说的。”目前已经是大四的刘洋说,创业很艰难,还不一定成功,还不如在学校做,“学校有相关的孵化基地,也能提供指导、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但出去了什么保障也没了。”
同是青岛大学学生的胡凌志是数码传媒专业研一的学生,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墙体彩绘和影视工作室,还雇了5个人,收入最好的时候月入万元,他也不打算休学创业。“还是在学校创业有保障,而且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研究生课程也很有用,所以目前我还是以学业为主”。
■学校观点
支持创业,但对休学有顾虑
学校是否鼓励学生休学创业?几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老师都表示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在是否可以进行休学创业上,意见却出现了分歧。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董玉河说,休学创业在他们学校的政策上早就可以做到了。“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如果学生确实有能力,并且有创业需求,除了进行必要的帮助外,可以允许他们提出的休学创业申请”。
据他介绍,为了扶助学生创业,青农大除了设立普及性创业必修课外,还增加了不少选修课;入住孵化基地的项目,学校还可以进行资金上的支持。而且,本科生只要修够学分,3~8年内都可毕业。5日,该校校长还专门在就业工作会议上传达了学生休学创业“政策上无障碍”的意见。
青岛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朱青文则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目前没有出现休学创业的情况。他认为,创业本身有很大风险,缺少经验等原因让很多人创业很多次都不能成功,国内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也少之又少。“我们学校的政策是6年内修满学分就可毕业,但是休学创业未知风险很多,有可能耽误学习”。
中国海洋大学招生就业处陈老师对休学创业不太赞同:“学校很多学科的设置,都是大一大二以基础学科为主,大三大四是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在没有系统专业知识做支撑时就选择了休学创业,对学业、创业都是不太负责的。”她建议,学生要把握好大学读书时光,将课业系统学完之后再创业;不过,如果确实有创业需求,学校也会酌情考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