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走在大街小巷,一条不过几百米的小街道可以并存着三五家通信营业店。如今,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手机业务沦为一个“不好开张”的活,加上通信运营商开始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手机充值“便利店”不知不觉地关了许多。
近日,厦门不少市民发现,以往随处可见的卖手机充值卡的通信“便利店”不知不觉地少了许多。据了解,除了与店家“经营难”有关外,相关通信运营商的门店整合也加速了这个行业的洗牌。
大量通信小店悄悄关门
通信“便利店”铺面一般不大,一个柜子一个货架几台电话和电脑,就可以支撑起一家小店的经营。有时候,一条不过几百米的小街道可以并存着三五家。由于离居民的小区很近,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通信代办点相当于“社区便利店”,许多市民已经习惯到这些小店去购号或进行手机充值。
“我们小区前面的那条街,原本有四五家的通信代办点,最近我仔细一看,有两三家已关掉了,还有一家也正准备转让。现在,真正在经营的就只剩下一家了。”近日,家在前埔的黄先生报料说,通信“便利店”突然之间减少了许多。不只是黄先生有这种感觉,不少市民也感觉到这段时间身边的通信营业店关了不少,家住松柏的陈小姐就发现,家门口的三家通信“便利店”关闭了两家。
卖场吞噬小店“空间”
“不容易,我也想关门了。”前埔一家移动特许经营店的店主提起眼下的经营情况连连喊累。他表示,通信代办已经告别了以往“高利润”的历史。据这位店主介绍,以前开个小店收入很不错,手机号和手机买卖是很重要的利润点。特别是出售手机号,一个号可赚上百元。现在,手机号的“进货成本”已经提高了很多,进号也失去了可选择性。再加上卖号码的店铺很多,手机号的销售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
另一方面,许多店铺仍在经营着手机买卖,但能够出售的手机也不多。现在,大商场、家电卖场、手机卖场等都有品牌手机在出售,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渐渐受到影响,“小店消费”被“卖场消费”所取代,因此,手机业务也沦落为一个“不好开张”的活。
据了解,现在小店受理最多的莫过于手机充值业务,但经营之道也是“薄利多销”。而利润空间比较大的业务部分在于手机配件及各种各样的手机装饰品,但是,这一块业务量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我们做下去靠的是老客户老交情,以量来支撑店铺。”前埔某移动特许经营店的店主如是说。
运营商整编“正规军”
事实上,通信营业的“洗牌”已经有好几轮了,这个行业的“好时光”早在2003年左右就已经宣告结束,许多小店因为销售情况不好而纷纷倒下。
松柏一家移动特许经营店的店主介绍说,此次店铺的大批量减少,除了在竞争压力之下店铺自身经营难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小店所依附的通信运营商正在对代理机构进行一番新的梳理,许多小店已经失去了代理权。
据相关人士介绍,由于通信代办点的小型店铺居多,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服务良莠不齐,这使消费者享受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服务差距很大。与此同时,通信运营商不定期地推出新的业务,只有通过通信营业厅才能办理,小店的存在有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通信运营商开始“清理”市场,取消了大部分的小型特许经营店,同时,对于业绩好的店铺允许继续经营,但有一定的“统一”标准。(商报记者 | 谢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