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11月28日报道,中国的钢铁市场从2008年初至今经历上半年的暴涨,下半年的暴跌。钢价的大起大落,使得中国钢铁业在10月份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同时还面临着高库存的压力。钢价变化速度之快几乎令所有业内人士始料未及,这其间固然有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放缓的因素,但行情变化如此剧烈,也显示出中国钢铁业在销售流通中缺乏缓冲器的软肋。在这场钢铁全行业的寒冬中,本可以充当缓冲器的钢材贸易商因为自身损失惨重的原因,不得不大量抛售钢材,反而成为钢价下跌的先锋。究其原因,在现有钢材流通模式中钢厂过于强势、以及“买断式代理”盛行的局面,直接导致钢贸商在危机中的这一反常表现。因此,业界呼唤:在目前钢铁市场颓势不改的情况下,针对现有钢材流通模式实行“佣金制代理”改革应当尽快提上日程。
钢材产品的销售特点是大批量、多批次、少环节。在目前中国钢材市场,分销渠道一般分为四类:直供用户、钢厂分公司(子公司)销售、加工配送中心和代理商或协议经销商。根据各种渠道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日韩模式,绝大部分通过综合或专业商社(即代理商经销),钢厂直销自销的只占3%至5%;二是欧美模式,绝大部分钢厂自销或实施加工配送,20%交给代理商;三是中国模式,介于两者之间。
中国的钢铁市场在近两年来出现少有的火爆行情,钢价节节攀升所带来的可观销售利润,也使得钢厂越来越多地把流通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外部的钢材贸易商在和钢厂商谈时无一例外地处在弱势地位。以国企为例,在渠道建设策略上,多看重直销比例,通过贴近用户、进入用户的方式,将直销比例保持较高水平。钢厂大力发展自有渠道的策略,使钢价在上行周期时为公司带来可观的销售利润,也使得外部钢材贸易商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钢材市场一旦发生剧烈波动,钢贸商即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中国钢材市场的这套流通模式,在钢价上升时并未遇到太大问题,但在行情大幅下滑时,原来被掩盖的钢厂、贸易商利益风险不均衡的矛盾便集中爆发出来。据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透露的信息,目前上海的钢贸商亏损面已超过六成,不少中小钢贸商甚至面临出局的危险。
由于此前钢厂在流通模式中的强势,钢材贸易普遍实行“买断式代理”制度。所谓“买断式代理”,即贸易商动用自有资金,先和钢厂签协议订货,到货后按市价出售并从中赚取差价的模式。这种模式犹如和行情对赌,在钢价上升时,贸易商还有不少利益,而市场一旦下滑,贸易商则损失惨重,特别是在钢价剧烈波动的10月份。
按常理来说,钢贸商通常会保持一定量的钢材存货,在市场跌的时候买入,在市场涨的时候抛出。客观上,大量钢贸商对市场起到一个价格缓冲地带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危机下,钢贸商也不敢留有库存。为加快资金流转速度,不少钢贸商还在市场抛货评论此篇文章 (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成为钢价下跌的先锋。下半年钢价之所以走出如此暴跌行情,除去需求降低的因素,不能不说和钢贸商的反常举动大有干系。
钢材市场的暴跌行情,不仅伤害钢贸商,也让大型钢厂苦不堪言。在需求基本面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使钢材市场止住跌势,首要问题是稳住钢贸商。不少钢贸商反映,原来门槛颇高的大型钢厂现在开始回头,但在目前钢价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钢厂态度的转变也不能挽回昔日的合作伙伴,一位钢贸商直言,“买断式代理”已经失去吸引力,”佣金制代理“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