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认为,若西方经济不振,人民币升值不太可能提振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因其国内需求不会抵消欧美经济的疲弱,并认为工业金属所受支撑料强于石油。
综合媒体8月19日消息,人民币升值可能无法大幅提振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因发达经济体需求大减,因此,石油和铜等原材料价格或易遭受更多冲击。
虽然人民币走强会提高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商品进口国的购买力,但在美国和欧洲面临经济不确定性之际,中国国内需求将不足以迫使其大举追捧大宗商品。
上周,中国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快,预示中国政府正在转变保护出口商的单一思维,因担心通胀形势和美元走弱。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增长并非是建立在真空世界中,其终归也要依赖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单凭中国的国内需求,还不足以完全抵消全球范围内的不利因素。
美欧这两块经济麻烦不断的地区还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7月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和美国分别占中国总出口的20%和17%左右。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本周触及6.3820的汇改以来新高,从2010年6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6.87%,今年以来的升幅也达到3.17%。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研究部执行董事Dominic Schnider表示,这有一些帮助,但并不认为升值幅度会超过5%。
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剧烈波动,美国原油期货5月时曾单日大跌8.6%,即便人民币升值5%也不会带来太多影响。
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仍远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使中国大举买入的动力降低。
期铜价格徘徊于每吨8940美元,是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最低水平的三倍多。
美国原油期货尽管已从年内高位跌至每桶87美元附近,但仍是2008年低点的两倍多。
大举买入很难再现
上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大举买入支撑了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无论是原油、粮食还是基本金属都是如此,受到中国4万亿(兆)元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所推动的低位补库需求推动。
但时过境迁,中国目前受制于信贷趋紧,也没有什么富裕资金来推出更多的刺激措施。
为对抗高企的通胀,中国今年已三次加息,并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令买家提高库存的成本上升。
瑞银分析认为,之前刺激措施给周期性商品带来了福音,特别是基本金属。但并不认为中国会急于再作大举尝试,尤其是在各方各面都出现价格压力的情况下。
交易商表示,中国收紧的信贷政策料将限制该国第四季的精炼铜购买。过去两年间宽松政策曾使铜进口达到纪录高位。
金瑞期货铜分析师陈帝喜表示,由于信贷不易获得,终端用户对价格上涨变得更敏感。
安泰科分析师杨长华表示,上月发生动车追尾事故后,今年年内中国可能削减投资并放缓高铁建设步伐,而这可能令含铜部件及电力电缆订单减少。
但中国允许人民币较以往更快升值的最新举动意味着,中国存在有选择地放宽货币政策的馀地。
另有分析师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中国将引导经济软着陆,并会尽力避免硬着陆。因此,中国将有一些余地来放宽信贷,尽管可能针对性会更强。中国仍将对房地产市场采取限制措施,但将缓和其他行业所受到的冲击,特别是中小企业,以保证就业市场不会急剧下滑。
这种灵活性料将帮助部分中国买家获得银行融资,并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时候逢低买入,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受益。
有得有失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中国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将取决于具体商品的情况。该机构仍然看好金属铜,并认为在年末之前进口量将会增长,因为与铜相关的终端消费是廉租房项目,而廉租房又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没有关联。
中国目前正大量投资于浩大的住宅项目,其中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今明两年建设2000万套廉租房。
其他可能受到这股建设热潮推动的商品包括铁矿石和焦煤,由于钢厂的产量在增加.而水泥厂也纷纷扩大产能,这可能刺激电煤的需求,因电煤是这类工厂的主要能源。
不过中国的实力可能不会对油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分析师认为,石油消费主要还是取决于发达经济体,如果发达市场出现严重疲软,那麽油价肯定会面临风险。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截至第二季度末其消费量占全球8800万桶日消费量的21%,是第二石油消费国中国的两倍。
自5月以来中国的石油消费已经失去动能,7月表观石油需求量仅增长0.4%,为今年以来的第二低,因为油价上涨降低了炼油商的利润率。
花旗集团分析师认为,中国并不能独自支撑起所有商品,但中国能够使价格维持在危机期间的水平上方。不让价格跌得太低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因为中国希望看到更多矿藏被开发,更多冶炼厂开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