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过后,大同市家居建材行业出现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换牌”运动,门窗经销商首当其冲。据笔者了解,在5、6两个月里,大同市选择停业或者更换品牌的门窗经销商达到30家以上,约占大同门窗经销商总数的1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增长。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同的门窗经销商频频“换牌”? 需求低迷成“换牌”主因 内需市场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经销商的“换牌”。据相关报道称,几十年来,消费对于拉动我国GDP的贡献率一直在下降。上世纪80年代,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是57%,90年代是45%,2000年降到了30%左右,而目前,消费的贡献率大概是25%。同时,高起的通货膨胀率也严重地削弱了居民的购买力。 市场需求低迷成门窗经销商“换牌”祸首 笔者对大同市居民购买力进行了小样调查,发现:对于一个月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的家庭,如果没有自有房产即意味着零存蓄。他们在购买了房产之后,可用于装修的费用就会很少,有些人只能延后装修。 同时,2009年以来,二线城市家居建材行业经销商数量剧增,导致单个经销商的市场份额下降。经销商为了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不得不频频“换牌”。 成本提高是“换牌”动因 近年来,门窗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店面租金、运营费用、售后服务成本等不断攀升,时时触碰经销商脆弱的底线,一次次考验经销商的承受能力。 笔者在大同市了解到:从2009年到2011年,不到三年时间,一个一百平方米的临街铺面,年租金从5万元左右上涨到15万元以上(不含转让费);商场租金也有三次以上的大幅调价;导购员基本工资也从800元上涨到1000元左右。安装和售后服务的费用,基本翻翻。 2011年会成为代理商“换牌”高峰年,早已在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早在2010年初,就有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内,家居建材行业将有40%的中小生产企业被迫转型或转行。而房产税的增加和限购令的出台,以及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在需求低迷、成本上涨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换牌”成为必然。 产品问题导致代理商跳槽 2011年4月,大同门窗经销团参观了北京的门博会。会后笔者了解到,在这次组团参观的30多家大同经销商中,有三分之二明确表示想要换牌。 他们告诉笔者:“以往代理的品牌,产品没有特色,品牌也没有知名度,产品质量又不稳定,并且供货慢,同时服务还跟不上,所以不得不换。”产品没有特色、品牌没有知名度、后续服务不到位,是经销商换牌的三大原因。 经销商反映的这些问题,暴露出了门窗生产企业经营中的缺陷。他们只顾盲目招商扩张,开店后却不继续跟进,任由代理商自生自灭,导致了代理商跳槽。 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好准备,再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