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蔬菜协会(AUSVEG)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至2011财年间,澳洲共花费2506万元从中国进口新鲜蔬菜,相比上年劲增36%。至此,中国已经超过新西兰,成为澳洲最大的新鲜食品进口来源国。加上新西兰、美国和意大利,这4个国家共计占据了澳洲进口鲜食64%的市场。
整体而言,全澳上财年的蔬菜进口额从2009至2010财年的5.55亿元激增至6.09亿元,新鲜农产品(14.71,0.21,1.45%)的进口总值从5.7820亿元猛增32%至7.6180亿元。
就具体商品来看,墨西哥新鲜芦笋进口量急剧狂增269%,而从美国进口的加工产品和冷冻食品也分别暴增154%和409%。很多消费者不惜重金只为尝鲜,如从秘鲁运抵的价格为本地3倍的芦笋;但更多顾客则重视价格,中国产的大蒜和洋葱在过去4年间进口量翻番,其每公斤2至4元的零售价远低于本地产品14元的售价。
本地农产品直销公司Aussie Farmers Direct的首席执行官Braeden Lord指出,澳洲本地出产的蔬菜足够养活3倍澳人。他称,“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等待时令蔬果,他们希望随时随地买到想吃的蔬菜,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错失本地蔬菜的美味”。
蔬菜协会发言人Andrew White表示,进口蔬菜所占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是以牺牲本地菜农为代价。澳洲统计局数字显示,全澳在2008至2009财年间仅剩下5832名菜农,相比2005至2006财年的6517人明显减少。
White也指出,澳洲应该修订标签法,让消费者能更清晰看懂商品的来源信息。“有些标签上用大字写着‘澳洲制造’,但在商品背面却用小字标注‘进口原料,澳洲生产’,这意味着这件商品极可能来自海外。”
记者采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华裔菜农,被告知近年来确实受来自海外的蔬菜及水果冲击颇大。他称,“以金针菇为例,我们以前还供应澳洲本地市场,但现在竞争过于激烈,部分菇农被迫开拓海外市场。幸好澳洲蔬菜在海外的口碑良好,销路近两年也逐年增加,不过由此带来的运输和保鲜成本增长,直接影响到菇农的收益。”据他介绍,已有不少菇农不堪重压,最终选择了种植其他经济类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