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两年许多体育品牌的业绩下滑可以看出,体育品牌自身的战略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而整合分散的小品牌,形成有竞争力的大品牌已经是市场大趋势,体育用品的流通渠道也是如此。随着宝胜国际、百丽的崛起,实力雄厚的大代理商鼎力局面已然略见雏形。
目前来看,体育品牌的直营店与代理商店面之间的比例为7∶3,而随着店面成本越来越高、单店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代理商在体育品牌中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百丽和宝胜国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市场机会。
资深快销专家李志起认为:“有了正确的战略判断和有利的市场机遇,接下来能否真正成为行业寡头,就要看百丽自身的发展了。尽管百丽做体育品牌代理有一定的资源和零售经验,但其对于体育用品的理解,对消费人群的心理捕捉以及店面成本的控制等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来说,百丽的体育品牌业务不仅在名气上逊于鞋类业务,而且在盈利收入上也无法与其望其项背。2011年报显示,百丽国际鞋类业务占收入的64%,运动服饰占收入的36%。后者不仅在收入占比上由38.2%降至36%,其0.7个百分点的毛利率增幅也远低于该集团鞋类产品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BIGSTEP主要面向的是中高端人群,而这一部分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提升空间受到限制。也就是说,百丽集团仅仅做大是不够的,怎样做强、市场怎样开拓、资源怎样整合都是一个大的挑战。除此之外,百丽的自有品牌定位问题也要考虑,其在扩大经营领域的同时,必须考虑新业务怎样与自有品牌的定位保持一致。
而目前在经营体育业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宝胜国际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由于宝胜国际不仅仅是经销商,还是一些国际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因此其能获得比一般经销商更高的收益,但在2009年,Nike从宝胜国际收回了Converse品牌的中国总代理权,改授权为中国独家总经销,不仅收益减少,还对宝胜国际的营运造成了冲击。
可以看出,由于代理商自身不生产产品,其与厂家在对话时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态势。同时在竞争对手方面,网络销售又是如此发达,何况与实体店相比,网络开店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算。因此现在代理商事实上多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激烈竞争中,如果不加强自身的附加值,加强与生产企业的战略协同机制,纯粹的代理商身份终究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一位业内人士曾经预测,“未来的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市场会越来越集中,前三大零售商控制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超过80%。”而在2010年,国内运动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所创造的收益达到了1600亿元,自2000年开始,体育用品行业都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发展。
显然,对百丽和宝胜国际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究竟谁能最终坐稳行业老大的位置,一切将由市场业绩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