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食LED照明商用市场大蛋糕,共建采购平台和专卖店
led照明进入商用市场曙光初现,还差“临门一脚”。如何降低成本、扩展销售通路,成为8月16日“G20-LED峰会”上热议的话题。与会的20家LED照明企业酝酿联合成立采购平台和品牌专卖店,来打通成本与渠道这“任督二脉”。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小飞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LED市场鱼龙混杂,把优秀的企业联合起来,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可以降低成本。现在LED照明每瓦成本4~5元,如果降到2~3元,就可以进入零售市场,这可能会在明年初实现。
合纵连横
这20个企业去年结盟,今年再次聚首。其中包括飞利浦流明、清华同方、华灿光电、鸿利光电、瑞丰光电、阳光照明、勤上光电、联创光电、新力光源、山东浪潮等知名企业。
张小飞认为,上中下游供应链平台打通,目的是集中零散订单,交给优秀供应商。G20里有9家上市公司,6家正准备上市,他们从LED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成品到电源等,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抱团合作,可以使每家企业的产能更稳定,集中更多资源用于产品开发,对产业链清理、行业发展都有好处。
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一直以政府LED照明工程为主业,现在已经听到了商用市场启动的前奏。勤上光电的副总经理祝炳忠向本报透露:“一些新建的酒店、超市、连锁卖场,最近都来询问LED照明的情况。”
为了抢占先机,祝炳忠说,勤上光电今年也在加强终端渠道网络的建设,比如开拓工程渠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参与G20的联合销售平台,使渠道更加多元化。”
按张小飞的构想,G20-LED品牌专卖店将联合优秀的LED照明企业,以品牌连锁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进行布局,要做“LED照明的小国美”。这样可以跳过经销商,成为品牌生产企业将产品推向消费市场的桥头堡,并且集工程采购、经销批发和零售体验等功能于一身。
“LED照明企业虽已经开始尝试各自布局渠道,但是单个企业人才、资金相对缺乏,而且照明灯具上品种不全,很难取得客户信任。”张小飞说,借力传统的照明渠道是另一种方式,但传统照明企业也在往LED方向转移,双方利益冲突,很难行得通。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刚刚登陆创业板,是国内主要的LED芯片供应商之一。华灿光电的董事、副总裁边迪斐坦言,虽然他们是上游企业,离终端市场有点远。但是随着商用市场逐步启动,华灿也很乐意透过联盟,打通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我们可以在专卖店里做些广告,举行推广活动,进行技术辅导。”
边迪斐认为,LED照明民用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我们身边LED照明的渗透率还很低”。下游LED照明灯具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对技术、品牌都认识不清,有的企业打价格战、以次充好。“希望芯片、封装、灯具厂联合,定一些标准,规范市场。”
事实上,今年7月,上述20家LED企业已经联手推出了G20-LED照明的产品规范。下一步将进行市场推广。
由政府到市场
节能减排的方向,催热了整个LED照明行业,使LED项目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香饽饽”。但是,政府的过度参与、风投的疯狂追逐,却使这个尚在起步阶段的朝阳行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产品价格飞流直下。
据高工LED产业所统计,2011年中国LED芯片生产销售规模达60亿元,同比增长50%。
截至2012年3月底,国内稍有规模并已经量产的LED封装企业已经超出1700家,占了全球LED封装企业八成。2011年国内市场白光LED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25%。但另一方面,LED市场的需求却低于预期。2012年中国LED产业新增项目规划投资共计441亿元,同比下降63%。
今年上半年,多家LED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如,鸿利光电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净利润2789万元~371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5%。万润科技上半年收入增长3.15%,净利润2568.2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8%。
过度依赖政府订单与财政补贴也成为LED企业的重大风险。一位LED产业的资深人士直言,中国的LED企业“谁拿到政府订单谁就能活”。
据本报记者统计,三安、德豪润达、华灿等几大LED企业的净利润中,政府补贴的占比均过半。华灿光电2012年上半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54.4%;三安光电2011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86%;德豪润达2011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79.08%。
所以,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开发商用市场正当其时。去年以来,LED商业照明收入的增幅达到约70%,商业照明什么时候将迎来大规模增长的拐点?阳光照明的有关负责人官勇认为:“LED商业照明的盈收能够持平就不错,因为光效等问题,有些人不愿意冒险。”
祝炳忠坦言,勤上光电由工程项目,现在也逐步涉足民用领域。LED要在民用市场打开缺口,关键还是性价比。跨企业联合采购是降低采购成本的一种尝试。
但是,联合采购、共建渠道,如何协调好联盟内部多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许是这一美好构想变为现实的关键。张小飞说,方案细节尚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