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上市后业绩大变脸的案例。
海能达(14.10,-1.26,-8.20%)(002583)于2011年5月27日上市,2010年营业利润超1亿元,2011年营业利润为1.2亿元。公司今年一季报与中报的营业利润却分别为-1336万元、-3128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公司业绩变脸的表面原因是费用大幅上升,但公司应收账款激增和对下游经销商的信息披露不完备,令投资者怀疑实际情况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对于业绩变脸以及上述诸多疑问,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次发函或致电海能达董秘,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费用激增拖累营业利润
2011年、今年一季度与上半年,海能达分别实现营业利润1.2亿元、-1336万元、-3128万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6亿元、-407万元、-967万元。
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质问:“为什么公司每次出现利空或者业绩低于预期,都有大规模资金提前跑路?为什么董秘办不接听投资者电话?最近暴跌是因为三季度业绩更差么?”
分析人士认为,海能达上市刚刚一年就业绩变脸,与那些“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绩亏”公司相比,其表现更为突出。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9月初表示,严厉查处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背后涉及的财务造假、利润操纵、虚假披露及保荐机构“荐而不保”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海能达2012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达到49.53%,但是因费用高企,营业利润却为大幅亏损。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达到1亿元、1.4亿元,这些数据2011全年分别为1.6亿元、2.3亿元。
公司认为,销售费用增长源于PMR、数字产品营销费用增长,管理费用增长源于数字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装修费用的折旧摊销费用增长。
公告及时性存疑
在一季度亏损的情况下,公司4月19日在一季报中仍预期剔除收购德国一家公司致亏因素后,上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持平。可最终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000多万元,下滑超过230%。分析人士认为,公司7月13日才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对于基本面出现变化的披露在及时性方面存疑。
首先,根据海能达公告,公司主要产品经营低于预期,意味着导致业绩巨额亏损的情况只发生在4月19日到6月30日这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与实际情况难以相符。
2012年4月19日,海能达在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业绩下滑幅度为50%。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因为收购德国一家公司亏损1300万元左右,剔除此因素后“2012年1-6月业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13日,公司公告修正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左右。
其次,海能达多次在关键时点均未公告业绩变脸风险。海能达3月27日发布2011年报,营业利润过亿元,不足一个月后公布的2012年一季报营业利润为-1300多万元。业绩风险并未在2011年报中进行提示。公司4月下旬公布一季报,也未充分提示上半年的业绩波动风险。
应收账款高增长
除了亏损加剧,海能达应收账款持续高增长至近7亿元,公司的资产质量令人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海能达采取向经销商供货的销售模式,大量经销商从2010年起突然出现,这些应收账款不仅埋下巨大的减值风险,还可能留下人为操作的空间。同时,公司2011年已经降低客户预付款比例和延长部分客户的应收账款账期。
2008年-2011年报、2012年上半年,海能达应收账款分别为1.76亿、2.55亿、3.7亿、6.3亿、6.9亿元。
有证券分析师在点评海能达2012年中报时测算,公司在模拟终端产品的销售中,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4.3亿元和4.7亿元产品提供给经销商。这部分账款海能达收到现金的比例是多少?公司对经销商的退换货政策是什么?公开资料并未披露这方面的情况。
一位资深保代告诉记者,发审委对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比重非常关注,除了涉及盈利质量,也是防止虚构收入的情况出现。
在招股说明书里,海能达针对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较高进行了2页左右的详细说明。彼时海能达该比例逐年上升,大致在30%之间。然而根据2011年报数据,海能达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已经超过50%。2012年中报该比例继续上升。这成为海能达业绩最大的谜团和隐忧。
应收账款暴增的同时,海能达在2011年降低预付款比例和部分客户应收账款账期。当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亿元,同比下降高达2.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海能达处于主要业务的转型阵痛期、模拟产品需求快速下滑超预期的阶段,公司采取降低客户的预付比例和延长账期的措施,无疑加大了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经销商已“隐身”
海能达2012年中报还显示,对一家土耳其经销商连续两次计提了累计约千万元的坏账准备。与此同时,招股书里曾经披露的经销商的分类已经不再出现。
海能达招股书显示,2008年-2010年,经销商占据应收账款前五名的数量激增,直接客户大幅减少。不过,此后公司的公告不再出现“经销商”这一类别,因而无法确认。甚至2012半年报对于前五名客户的名称也未披露,与公司关系只写“非关联方”。
招股书显示,在应收账款居前五位的客户中,2010年有三名是经销商,而2008年前四名均为直接客户,第五名为经销商土耳其Oribita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金额为1386万元。
或许上述土耳其客户在招股书中并不显眼,但是2011年报和2012年中报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分别为494万元、496万元,合计990万元。
除了土耳其经销商,众多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占据的应收账款,因为“客户破产”、“账龄长,合作中止”等原因,公司不得不进行坏账准备计提。由于海能达不再披露经销商分类,无从得知其具体身份。然而,这些被海能达“隐身”的经销商与公司大量应收账款息息相关。
2011年报显示,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1745.97万元,比上年同期840.35万元增长107.77%,其中坏账损失1695万元,是上年同期598万元的2.8倍。2012年中报,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继续同比增长20.63%。
分析人士称,持续飙涨的应收账款、2012年上半年上升至数亿元的销售和管理费用,以及上市前一年2010年突然出现大量经销商、上市后却不再提供经销商类别区分,令人迷惑不解。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