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被联营模式盘剥的利润,中国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之路亟待快马加鞭。全球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亚洲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在现代经销渠道中的销售占比不到8%。这一比例虽然与欧美发达市场差距甚远,但依然高于中国自有品牌的份额。
尼尔森在《2012年零售和购物趋势报告》中提到,亚洲自有品牌发展较慢,增长最快的地区为印尼、韩国等,销售增速都超过20%。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在65家大型超市中有39家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但仅贡献了门店销售额的4%,与欧洲市场的35%-40%,以及美国市场的20%相比差距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百货业推出自有品牌的商家寥寥可数,较为知名的是银泰百货在2007年推出了女装自有品牌“JUSTINTIME”。
面对逐渐被联营模式压缩的经营利润,业界认为,零售业发展自有品牌迫在眉睫。一般情况下,超市供应商的商品毛利率在5%左右,但自有品牌商品的平均毛利率能达到15%。如果国内超市企业自有品牌的比例能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超市走出发展的瓶颈。
“国外超市在自有品牌上的做法很值得国内超市借鉴。德国的阿尔迪超市90%的商品都是自有品牌,沃尔玛在全球50%的利润来源于自有品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杨青松说。
在百货领域也是如此,以北京某百货龙头为例,在北京,其毛利率可以达到20%,但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外埠市场,卖场的毛利率只有北京门店的一半。毛利率的差异主要由于多级代理制造成的成本上涨。
对此,国内不少百货龙头都在考虑加大自营比例,打造自有品牌。
尽管自营是未来零售业的大势所趋,但仅仅依靠处于供应链末端的零售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并不现实,这需要整体供应链的打破重建。这条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