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8月份进口食品的抽检结果。乳制品、休闲食品再次成为进口食品不合格的“重灾区”。有51批次的乳制品因超过保质期、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遭到销毁或退货处理。不合格乳品涉及液体奶、奶酪和奶粉。
对于进口乳制品等食品频频上黑榜,分析人士表示,当国内对进口食品需求增加后,欧盟等国家会扩大产能加紧生产,但产品管理和检测水平却没跟上,最终导致保量不保质。同时中国与国外生产标准的差异也是导致进口食品不合格的原因。此外,从产品生产到进入中国市场,经过的时间较长也会导致产品过期。
乳制品成进境不合格食品“重灾区”
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注意到,产自澳大利亚的宝莱纯牛奶和宝莱高钙低脂牛奶均因超过保质期而被销毁,总重量约为100公斤,德国产的22吨多优佳纯牛奶由于外包装破损渗漏严重导致了货物腐败变质被检验检疫部门作出了退货处理。
公布名单显示,除了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外,部分乳制品还存在菌落超标以及微量元素含量不符等问题。法国产的小天使奶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传统蓝纹奶酪、意大利产的奥兰达牌布莱塔奶酪均由于大肠杆菌超标而被销毁。
除了液体奶和奶酪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样问题严重。其中,新加坡产的优萌配方奶粉(一阶段)被检出了钠和钾超标,而该品牌的二阶段奶粉则被检出 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共5吨该品牌奶粉被作出了退货处理。而产自新西兰的ORKLOLAND(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由于碘含 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同样被作出了退货处理。
中国奶粉消费存认识误区:盲目追求“洋品牌”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各类乳制品进口总量已超过98万吨。2012年1-8月,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 84.4万吨,金额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6.2%。这说明中国对于进口乳制品尤其是进口奶粉的需求量仍在扩大,而且未来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之内,这种情况仍会延续。究其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新生儿数量逐年提高,婴幼儿乳制品需求量增大;其次,消费能力提升,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中高端 人群开始选择国外乳制品;最后,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频见报端,而国外乳制品见机抢占了不少份额。
近日,2012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博览会正在举行。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在其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在奶粉消费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盲 目追求“洋品牌”,甚至是无中文标识的进口货。此类产品根本就没有受到进出口国的监管,产品成分也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儿童使用,因此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 性都无从保证;二是非理性地认为贵就一定意味着产品好品质。
据了解,国家对奶粉等大宗农产品实 施进口自动登记制度。自2009年8月1日起,包括奶粉在内的所有进口乳品均须登记备案。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目前在食品土畜进出口 商会备案的进口奶粉代理商已有700多家。也就是说,只要是正规进口的奶粉,在商会均有身份备案,检验检验部门也将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确保安全。而未经 正规备案的洋奶粉,对其身份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了。
高价进口奶粉仍受追捧 消费者称花钱买心安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进口乳制品以正规方式进入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料、技术、生产线、装罐等都在国外进行,罐装封存好后直接进 口。第二种是在中国有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技术等,在国内工厂罐装出售。一般来说,商场、超市出售的进口产品来源会比较清晰。
近日,笔者走访了大润发、家乐福等多家超市,牛奶专卖区域内,国产牛奶和进口牛奶同台竞争,远渡重洋的“洋牛奶”开始在各大超市占领了越来越多的货架。
相比国产牛奶,进口牛奶价格不菲。据笔者在解放路某超市内了解,进口牛奶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品牌多达七八种。1L装价格在19元到35元之间,一款德国原装进口牛奶1L装促销价格19.8元,同等规格的国产牛奶则在7.5元到10元之间。
舜耕路某大型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德国“牧牌”、新西兰“田园”等进口牛奶不时断货,这种热销状况从年初持续至今,较高的价位并没有影响其销量。正在选购进口牛奶的李先生表示,国产牛奶出事次数太多,质量不能保证,国外对于乳制品的监管和政策方面会严格一些。同时,进口牛奶时常会有促销活动,一口气买两三箱也不怕过期,因为它的保质期长达1年。(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