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葡萄酒销售的库存压力加大,葡萄酒巨头张裕开始将触角伸向进口葡萄酒渠道。据张裕方面透露,今年公司采用品牌合作方式,与国际知名葡萄酒公司合作,取得合作产品的知识产权,打造品牌,进行长期开发与推广,同时在国内以直营或者加盟的方式,开设张裕先锋国际酒庄联盟专卖店进行产品销售。
国内销售下滑
作为国内葡萄酒巨头的张裕或正承受着销售难达标的压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张裕实现营业收入30.13亿元,同比下降2.51%,这是张裕10年来中期营收首度下滑,也是张裕自2000年10月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中报。而今年第三季度,张裕总营收为11.11亿元,同比下降16.05%;净利润2.42亿元,同比下降37.53%。
张裕公司管理层在券商调研时表示,“10月份的销售平淡”,销售回转的现象并不明显。其在年初制定的66亿元营收目标或以失败告终。
对此,葡萄酒市场研究人士吴迪认为,今年张裕销售较差以及行业总体低迷,主要因为宏观经济放缓大环境影响,同时张裕“农残问题”以及进口酒的冲击,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8月,有杂志将国内三家葡萄酒企业的10款产品送至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值最高。“农药残留最”的消息一经传出,“张裕”股价便急速下跌,截至8月10日收盘,跌幅高达9.83%。
山东本地一位张裕葡萄酒经销商坦然承认,今年葡萄酒比往年难卖,库存压力很大。目前手头有大概上百万元的压货。
事实上,以张裕为首的一些国产葡萄酒企业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市场投入力度,如张裕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就达到4.13亿元,同比增长16%;销售费用率达到37.13%,同比增加了10%,创历史新高。
“这从侧面反映出张裕葡萄酒销售压力的增大。”上述葡萄酒经销商表示。
图谋进口酒渠道
尽管国内葡萄酒市场增长乏力,但张裕方面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从今年开始打造平台,进行进口葡萄酒的运作。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张裕方面看到了未来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在目前国产葡萄酒销售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个利润来源,提高市场份额。
“事实上,张裕的选择并不是没有道理。”酒业观察家马斐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全球葡萄酒逐渐呈现出过剩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吨葡萄酒在寻找销路,但中国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年增长在两位数以上的市场。由于中国关税已从43%下降到14%,洋酒进口量突飞猛涨,从不足我国销量的10%猛增到近30%。
有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第五大国家,进口葡萄酒以50%以上的增幅高速成长。几年前中国进口葡萄酒商才800家,2012年已经超过4000家。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进口葡萄酒3.1亿升,比去年同期增加31.4%;价值16.6亿美元,增长68.2%。
根据张裕方面的透露,其目前已与多家公司有了合作关系,取得了国际品牌的知识产权,“目前已开店六七十家,相较原来市场预期稍微慢了一点,主要原因在于有了合作关系后,还要具体设计产品、建设渠道、开发品牌,当然资金、人才等等也要考虑。”
据了解,张裕创立的国际酒庄联盟经营模式,将在中国销售来自海外不同产区著名品牌的高端酒,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张裕拥有这些品牌在中国的完整知识产权或永久性的排他性代理权。
张裕集团副总经理孙健此前曾公开表示,张裕与国际著名品牌的合作,将改变目前进口葡萄酒的混乱局面,使海外著名品牌的集约化经营成为可能。
借渠道非长久之计
国产葡萄酒品牌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葡萄酒行业巨头王朝和长城也已涉足进口葡萄酒业务。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国产知名品牌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其一,受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国产葡萄酒单纯依靠自身产品已无法赢取更多市场,因此其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能够为公司创造利润增长点;其二,进口葡萄酒品质较高、具有身份象征等因素倍受国内消费者喜欢,国产品牌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可谓顺应市场需求。
但有评论指出,国内葡萄酒品牌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是顺应消费者需求、增加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但是国产品牌发展进口葡萄酒业务切勿本末倒置,进口葡萄酒是其辅助业务,自身产品才是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在国人的眼中,国外的酿酒葡萄品种与众不同,进口葡萄酒葡萄基地不论是地域、气候还是土壤都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酿造出的葡萄酒品质和口感都很好。这种消费观念也成为国人购买进口葡萄酒而不买国产葡萄酒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马斐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国产葡萄酒存在品质低、得不到消费者认同等问题,但是国产葡萄酒应重视自身发展问题,在葡萄种植基地、酿造工艺及品牌打造与宣传上努力,使其具有与进口葡萄酒竞争的实力。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葡萄酒借力进口葡萄酒增加业绩、增强竞争力的做法尽管是明智的,但是只能将其视为短期策略,国产品牌应将专注自身产品发展视为长久之策。(据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