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欧盟宣布光伏案初判结果的几小时后,商务部即启动对欧盟产葡萄酒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昨日,该案取得重大进展。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正式立案展开“双反”调查。
对欧葡萄酒“双反”调查立案
商务部发布的消息称,在今年5月15日,商务部收到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国内葡萄酒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接下来,商务部在6月5日发布消息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商务部就有关反倾销及反补贴的调查事项向欧盟欧委会发出进行立案前磋商的邀请。双方于6月17日进行了磋商,而欧盟委员会则在6月21日提交了书面评论意见。
商务部表示,中国酒业协会提供的初步证据表明,该协会代表的葡萄酒总产量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均占同期中国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符合相关规定的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基于以上事实,商务部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据了解,这两项调查确定的调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在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反补贴调查的范围,则包括第三国市场推广补贴、葡萄园重建和转型补贴等20多项补贴。商务部表示,对于此次补贴调查,利害关系方和利害关系国(地区)政府可从昨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申请参加应诉,也可向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申请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同时提供相关证据。
担心成本经销商忙囤货
从6月初商务部开启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的调查程序,到昨日正式立案调查,已有近一个月时间。昨日,商报记者走访本地市场发现,目前重庆市场葡萄酒价格稳定,但部分经销商透露,他们已开始悄然囤货。
“其实我们已经在囤货了,不光是中低端,高端红酒也在囤。”昨日,重庆一专营意大利进口葡萄酒的商贸公司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尽管国内大部分经营进口红酒的大区代理商都在沿海地区,但重庆的市场空间不可小觑,来自欧盟的葡萄酒已成为我市消费的主流,“一是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上一级代理商本来对我们的进货数量也有一定要求,再加上‘双反’一事,囤货更加成为必然。”该负责人还坦言,其实真正从国外发货时的葡萄酒价格,远远比消费者想象的低,一瓶原产地十几元的红酒卖到中国消费者手上,可达几百元。
当商报记者问及是否“享受”补贴时,该负责委婉称,“一些优惠还是有的,比如我们达到一定的指标时,就能获得一定的进货商优惠。”不过该负责人称,由于早已签订合同,因此短期间进价不会受到影响,明年开始或有些波动。
另一葡萄酒商秦忠海则表示,目前进口葡萄酒关税已达到48.2%,一旦实行惩罚性关税,新增加的成本至少上浮约2成。重庆云泽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冀等多位经销商不约而同向商报记者透露,尽管价格暂时无明显变化,但不少同行正在忙着加仓囤货。
陈海哨则对商报记者表示,最近来自欧洲的葡萄酒确实在涨价,100元以下的低端酒一瓶涨价6元以上,“中方对进口自欧洲的葡萄酒双反的初步走势将会在八月有端倪,但对市场影响不会很大。因此,长远来看,并不看好国内的葡萄酒价格会因双反而大涨,大量囤酒炒高价格有风险。”
欧盟占红酒进口总量近七成
分析来自欧盟的葡萄酒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才能明了双反调查的意义有多深。近年来,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在国内市场急剧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自欧盟进口葡萄酒0.36亿升,2011年达到1.69亿升,年均增幅达67.71%。欧盟所占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约4.94%迅速攀升至2011年的14.32%。2012年,进口葡萄酒销售额占到了中国葡萄酒市场总销售额(零售+餐饮)的19.4%。其中欧盟进口葡萄酒2.9亿升,占进口总量的67.6%。
关税的下降和葡萄酒种类的增加,进口葡萄酒也快速切入中低端市场,给国产葡萄酒原有的价格优势带来威胁。
据银河证券测算,2013年1月-3月我国进口葡萄酒累计均价达5.5美元/升,比去年同期(5.76美元/升)降低了0.26美元,相当于同比下降4.49%。银河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董俊峰认为,这或暗示对国内市场压力增加。
影响要看具体执行情况
业内认为此次双反调查最直接的影响是有利于减少红酒进口量,利好国内葡萄酒行业。昨日二级市场也以实际行动表明看多态度,但其相关上市公司则持谨慎观点。
据新快报报道,莫高股份证券部人士说,“目前还未执行,还没感受到影响。我们专注于市场,专注于销售,这些应该不会影响太大。”通葡股份也表示,“对公司的影响要看具体政策能否执行,现在预测不了。”
皇台酒业董秘刘峰坦言,欧盟葡萄酒确实出口的量比较大,价格也很低,对国产葡萄酒有很大的冲击。其认为对国内的一些大品牌的影响会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