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GPO、带量采购、医院议价……各种招标采购让人眼花缭乱,药品价格下降越演愈烈。就在去年的4+7试点给了大家当头一棒,而近期的4+7扩围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4+7扩围的中标结果,比扩围地区2018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平均下降59%,甚至比4+7试点中选价格还要平均下降25%。
众所周知,4+7带量采购的25个品种,只是目前临床用药中有限的品种,这不仅仅是25个品种的降价问题,如果集采涉及的品种继续扩大,而那些以赚中间差价为生的代理商,还能继续做下去吗?
中国的药品流向大众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自建营销队伍,另一种而是通过药品代理商的模式。 由于中国地域宽广,有很多药企或者全国总代不能自建覆盖全国的销售队伍,因此出现省级代理、地区级代理等各层级的代理。 其实也是由于这一系列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现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药品价格的急速下降,而且对药企来说是一次考验,而对靠药企生存的代理商来说,更是一次面临生死的抉择。
更有参与本次4+7扩围的药企人士向笔者表示,很多厂家降价,其实就是降了中间商的部分,降低的是中间商的利润。因为厂家以前也没有赚到中间的利润,所以降价对厂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的,影响最大的是中间的代理商。
并且他认为,虽然药品降价对代理商的影响巨大,但也不需要悲观。 目前4+7只是涉及25个品种,品种快速扩大也不是很现实,代理商还有25个品种以外的众多仿制药可选择。同时,很多创新药需要专业化的推广团队与营销团队,这也是那些能成为正式的CSO的代理商,未来的希望。
药品代理商害怕发票不合规,拿不到费用
发票这一关键词,应该是近年来整个药品流通链条中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广州一家省代公司的市场经理在和笔者聊4+7扩围降价问题时说道,其实在4+7之前他们就已经很艰难了。 在这一两年里,由于合作的商业公司资金紧缺,经常都没有多余的资金安排货款去生产企业拿货,导致他们的收入急速下降,医院也经常断货。
他表示,由于他们公司还是底价拿货走佣金的模式,在两票制的要求下,他们需要的资金多,需要的票也多,并且还要担心票据不合规被打回来,十分的难做。
在两票制之前,代理商内部之间流传一句话,“财务能耐有多大,销售增长就有多快”。 如今,税务追查越来越严格,代理商面临的不是怎么开票的问题,而是害怕厂家以“发票不合规”为由打回发票,没有发票就拿不到推广费用。
代理商作为药品流通链条中的特殊存在,代理品种要付高昂的保证金,在终端推广时需要垫付推广费。 如果发票的环节卡住,代理商承担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大的。
药品代理商害怕自己代理的品种遭遇滑铁卢
在对于代理商来说,今年最大的滑铁卢,应该要数重点监控目录。 这要从辅助用药目录开始说起。
去年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明确将制定国家辅助用药目录,这让很多药企、代理商都十分紧张。 因为,一旦被国家判定为辅助用药,这比各地、各医院出台的辅助用药目录更具杀伤力,产品在整个推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代理商。 缴纳了了巨额的保证金,却压错宝了,那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的感受。
今年7月1日,国家卫健委正式下发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且最终并没有以辅助用药的名义下发目录,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药企、代理商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真的能放下吗? 身在在医药行业,心似乎要一直悬在半空中才比较合乎常理。
8月20日,国家医保局正式下发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明确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的药品已经全部调出。
近日,笔者从权威渠道确认,地方增补医保品种必须在3年内调出目录。 而且其中,重点监控目录药品也必须率先移出地方医保目录。 并且,这里涉及的品种可能不单单是国家重点监控目录,还有可能包括地方重点监控目录。
对许许多多的代理商门来说,一旦代理的品种被踢出医保目录,将面临残酷的困境。 且不说如何维持公司利润问题,公司的推广团队将受到致命的打击,业务员可能不会失业,但是肯定会很不好过。
未来,在两票制、医院控费、医保支付改革、招标降价的多重影响下,医药代理商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除了转型别无他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