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豪华的装修、满屋的货品箱子甚至堆得有些凌乱。在十几台电脑屏幕前坐着的,几乎全是20多岁的年轻人。“方老大,以后我就跟着你闯了。”每到浙大学生毕业之时,1981年出生的方毅总能听到类似的请求。
1981年4月,方毅出生在中国民企之乡——浙江温州。如果没有今天的成就,方毅的履历也依然能让人眼睛一亮: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本科生、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
握着一个拳头大小的盒子,方毅说:“这个就是‘备备’,我的创业起点。”2005年,因为手机的普及,在读研究生的方毅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人丢了手机,向我要号码,”方毅说,“对方明知手机数据可以备份,但就因为怕麻烦,才没有实践。”
此刻,“手机备备”的蓝图,已经在他脑中摊开。
管理学的读书经历告诉方毅,“备份手机数据,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所以许多人都会搁置不做。”他从此瞅准了市场的一个空白,“研发手机数据备份的“无知觉解决方案”——充电的时候把数据备份到充电器上去。”
2006年,他和其他4个同学凑了6万元创办了公司。但是,要让一个备份器,能为所有型号的手机服务,得把程序缩小到百万分之一。由于制造成本高昂、市场定位不明等因素,仅半年,本金就耗完,公司面临着倒闭。
“大学的经历,起到了关键作用。”方毅在读书期间,就是浙江大学社团圈的红人,凭着良好的管理方式和擅长打交道的能力,大二时,就创立了亚太地区学生企业家精神协会浙大分会,并任主席。
方毅等不下去了,他跑遍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美国硅谷,到处寻求风险投资。“得到了两笔10万元的投资,公司才活了下来。”
这次教训,给方毅敲了一个警钟。“静下心做公司运营,制造产品用了一年,开拓营销用了一年,控制成本用了一年,公司从今年开始,终于走上正轨了。”
如今,在摸爬滚打中,“手机备备”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在国内,12个省份、66个地级市有“备备”的代理商。而由于全世界迄今也没有类似“备备”的产品,因此北美和欧洲的商人,也开始和方毅洽谈代理事宜。
2009年,顶着金融危机,“备备”的销售额却节节攀高。“预计到年底,能达到1000万销售额,实现300万利润,”方毅说道,“这也许听起来是奇迹,但我正在实践。中国创造,世界第一。”
时报记者 蔡怀光 摄影报道 资料图片 方毅 提供 特约通讯员 杜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