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王强出生在合川区土场镇杨柳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上初中后,他才有了第一双属于自己的鞋。1999年,王强从天府技工学校采煤专业毕业后,放弃了采煤职业,跑到石桥铺找了一份办公家具推销员工作。
每天,王强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3个空矿泉水瓶灌满水,便开始出去“扫楼”:拜访每个新落成的写字间,一层层推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强的销售业绩节节攀升,月薪最高时拿到了1.4万元。两年后,他升任为公司西南片区销售经理。
2000年,王强的父母从沿海打工返渝,在沙坪坝区联芳花园开了家干洗店。
2002年夏,王强向所在企业递交了辞呈,开起了洗衣厂。为了气派,30万元的创业金,他把3万元花在了办公室装修上。
然而,半年后一盘点,王强却发现洗衣厂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当时洗衣厂多采用成本低廉的烧碱洗衣法,而我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环保洗涤方式,有13道工序,成本比烧碱法高一倍。”王强解释道,为抢占市场,同类衣服的洗衣价,他收取的费用比采用烧碱法洗衣的还要便宜5分钱。
。
“所有设备基本上是当废铁卖了2万多元。”王强回忆说,“我把自己关了3个月。”
父母对王强说:“儿子,没事,失败了回家还是有饭吃。跌倒了,你爬起来再干。”
经过一番思索,王强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在阵痛之后他选择走出家门搞起了洗衣原料推销。
在推销中,有人让他帮着维修洗衣设备。需求多了,他索性到四川去学了设备维修,并顺带搞起了洗衣设备销售。
下岗工蒋科也到王强处买设备,想开个干洗店。他看到王强对原料、设备啥都搞得一清二楚,经常来请教,并建议:为啥不搞个洗衣店呢,我们可以来加盟噻!
前面的失败,为王强积累了一些经验。2004年,他搞起了洗衣业的上游产业“洗涤原料销售”。
为了省钱,他开着几千元的长安车,推销饿了,就吃碗小面,累了,就睡在车上……
在推销自己产品的同时,王强还学习了干洗设备的维修等技术。结合各种资源,注册“伊莎贝拉”洗衣品牌,开始规范化运作洗衣店。2006年,蒋科成为了王强的第一个加盟商,洗衣店开在九龙坡区直港大道。后来发展直营、连锁经营模式。截至目前,伊莎贝拉已有220余个加盟店,遍及天津、山西、四川、广东等17省市,6年来共带动了1400余人实现就业,从业者中有六成是“4050”人员。目前,全国已有伊莎贝拉加盟店220多家,年销售额900多万元,提供了上千个岗位,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洗衣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