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放弃了,你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生活很美好,不断地努力,不放弃我们才有机会。
位于滨海县城区南侧的工业园区不显眼的位置、累计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不足20亩,仅有三条高速针刺过滤材料生产流水线……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却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这就是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然而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家公司总经理王爱民,作为一名残疾人,他自强自立、自主创业,在依靠智慧创业谋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自2006年以来,还先后安置60多名残疾人至公司,并通过外协合作等方式扶持带动周围70多户残疾人家庭自立谋生,主动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减轻负担。
今年51岁的王爱民,曾有一份在县医药公司做购销员的工作。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眼睛受伤,成了一名残疾人,虽然他做过代课教师、企业助理销售员等职业,但是对此王爱民并不满足。2006年,在滨海县残疾人联合会的热忱扶持下,他毅然决定在县工业园征地办起了一家从事工业过滤材料的加工厂,主要为钢铁、水泥、火电、化工、有色金属和垃圾焚烧等行业配套生产烟气净化过滤除尘材料。经过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并与江南大学、盐城工学院等科研院所不断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复合光催化抗微生物空气过滤材料及制备方法”“耐腐蚀耐高温复合滤料”“功能性复合结构空气过滤材料”等,先后被省、市科技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产品”,不仅分别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还获得国际专利产品博览会金、银、铜奖。公司多次荣获省、市两级政府及全国工商联合科学技术奖,王爱民当选省第五届“创业之星”“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共获得6项发明专利,并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支持企业,累计向地方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
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成功,为带动地方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爱民却对招聘员工有不一样的想法。推己及人,他首先想到的是同样身体有疾、缺少工作机会的残疾人士。想到就要做到,自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起,王爱民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吸纳了12名能乘坐轮椅或自行车等便捷交通工具往返的肢体和语言方面的残疾人入厂工作。这批特殊的新员工经过熟练工一对一进行的为期3至4个月岗前培训后,被安排从事滤袋剪裁、缝制打口、封底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于少数接受能力差的人员,王爱民还特别交代帮带师傅们,传授中必须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确保新员工完全弄懂学会为止。
据了解,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上班的残疾人,数量最多时达到30余人。为解决他们工作、休息、娱乐、午餐等问题,营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王爱民指定技能、素质特别优秀的爱心女工成海燕担任专职管理员,全天候负责全公司残疾职工的生产、生活的联络、协调和安排工作,成为残疾员工的贴心人。同时,公司还投入近百万元,加上县残联下拨的专用资金,先后建起了备有6张床铺的日间料理休息室、康复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和残疾人食堂,每天中午免费为在公司上班的残疾职工供应午饭,以减少他们每天中午回家用餐的不便和劳顿。
为了让更多不便来公司上班的残疾人在自己家里就能实现就业创收,分享菲特滤料公司的发展红利,王爱民根据公司现状,采用外协的方法,先后带动周边7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居家柔性就业,丰富了他们的务工收益。外协加工种类主要有缝纫、拷边、分装等。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每次都指派专人用车辆将裁剪好的相关材料分别送到各户残疾人家里,然后再按约定时间组织人员前往各加工户进行检验和回收。据统计,在公司3000余万元的年销售业绩中,通过外协加工达到了800万元以上。从事外协加工的残疾人员月均工资达到3000元。50多岁、失去双腿的残疾人陈为民,9年前每天靠轮椅往返8公里到公司上班,并一直从事滤袋袋口弹簧钢圈的铆接工作。因离家较远,路途辛苦,而自2015年开始,陈为民通过在家按照公司要求的封袋规格和尺寸,自行采购钢带制成钢圈、铆钉等,再送到公司封袋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在家就业,还带动与其家相邻的另4名残疾人就近就业,每年向江苏菲特提供15万件弹簧胀圈、价值达50多万元。
“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得益于当初县残联在融资信用方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如今我有能力,更应该义无反顾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去帮助身患残疾的兄弟姐妹们,尽一切力量去反哺地方的助残、暖残事业。”谈到招聘残疾人士入司工作的初衷,王爱民如是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尊自信、善良互助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