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艺术研究院教授方遒:“影视剧投资短而快,正适应目前中国不少投资人的心理”
今年以来,中国影视剧产业延续了2009年的强势增长势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接近30亿元。电视剧市场更是火热,新版《三国》、《红楼梦》在各大卫视热卖。而《唐山大地震》公映16天后,票房突破5亿元的神话,更刺激了投资人的神经。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影视剧产业就已成为眼下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各路资金纷至沓来,都希望狠狠赚上一笔。
诱人的蛋糕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资本与影视剧的结合亦然。
“影视剧是有广阔群众基础和消费市场的文化产业。它的投资短而快,正适应目前中国不少投资人的心理。”在2010年浦东金融文化创新论坛上,上海电影艺术研究院教授方遒一语道破玄机。
作为文化消费品,影视剧在中国从来不缺消费者。“美国有具备放映《阿凡达》设置的银幕4万块(IMAX),获得了5.7亿美元的票房;中国具备放映条件的银幕总数虽然只有美国十分之一,取得的收入却相当于美国的40%,2亿美元的票房。中国文化市场的巨大潜能让人无法不心动。”方遒告诉《上海国资》。
需求的旺盛支撑了产品的高价,这也是很多人愿意来掘金的重要原因。
号称目前国内电视剧耗资最多的新版《三国》,其单集成本为145万元,总成本约1.5亿元左右。但是仅首轮播出,便从4家卫视收回了成本,每家卫视一集40万元,每集收回160万元。同时音像制品版权交易也创了电视剧交易的新纪录,达到每集9万元,按90集(实际上95集)算,又有810万元费用入账。甚至连网络版权单集都卖到了15万元一集。加上韩国和日本的海外版权以及第二轮卫视和地面台的销售,《三国》大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此前,4家卫视采购电视剧的封顶价格只有100万元,即便是2009年的热播剧《潜伏》,首轮也只卖了60万元。但目前这个记录正在不断被刷新。2010年上半年的采购市场上,《借枪》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00万元/集,成为了抢夺最激烈的一部电视剧。《借枪》是导演姜伟继《潜伏》后的新作,制作团队与《潜伏》完全相同,备受瞩目。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卫视对电视剧的争夺日趋激烈,最为广告商看中的黄金档收视率更是各大卫视的生命线。能在黄金档带来稳定收视率的优质电视剧,自然是各大卫视争夺的焦点。好的电视剧带来高收视率,高收视率带来更高的广告收入,电视剧和卫视的盈利紧紧捆绑在一起。
电视剧市场的热闹让传统做电影的公司也按捺不住。以华谊兄弟(33.680,1.36,4.21%)为例,2009年以前,电影收入一直是华谊兄弟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2009年,华谊兄弟的电视剧收益首次超过了电影板块。
2009年,华谊兄弟出品的电视剧总共有10部357集播出,收益达3亿元。其中,年初大戏《我的团长我的团》成为年度最具收视影响力的电视剧之一,反映房奴生存状态的电视剧《蜗居》则让华谊兄弟赚尽了眼球。2010年,华谊兄弟继续加大了在电视剧板块的投入。
无利不起早,华谊投资电视剧自有其目的。因为电影是不能预卖的,几亿元的票房是靠几十元的电影票一张张卖起来的,很难预测。即使有经验的发行公司对电影票房的预测相对准确,但这对银行的说服力微乎其微。
电视剧则完全不同,有了导演和演员阵容,电视剧可以一开拍就与电视台签订预售合同。理论上,预售合同完全可以在银行做贷款抵押。《功夫之王》获得6500万元贷款,《集结号》、《夜宴》各自获得5000万元贷款,而一单电视剧就可以拿到一亿元的贷款。
群雄逐鹿
1990年代末,手里捏着千万资金的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就被称为“大款”,于是他在1998年被朋友拉着投资了3部电影,“两部赔钱,一部赚钱”,赔钱的是《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赚钱的是《没完没了》。
在今天,市场缺钱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如果有好的制作团队和剧本,会引来大批资金角逐。
青年导演白录松告诉《上海国资》:“目前,商业投资和商业赞助以及剧情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等各类商业广告一直是国内影视行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很多中小投资者投资影视剧的主要原因。”
自2004年入行以来,白录松已先后导演过近20部影视剧。他认为,影视剧行业是一个高投资和高风险的行业,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带来高利润。但之所以还是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一是影视娱乐化市场的需求,二是文化商业化的趋势,三是影视高投资高回报的刺激。
据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透露,我国当前的影视剧,80%以上由民营企业投资制作。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看似与电影行业并不直接相关的公司,也纷纷投身影视剧投资。北京完美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电影《完美时空》3300万元,最终成就了9600万的票房收入和1000多万的植入广告,由于电影《非常完美》和网游《热舞派对》的相互植入,《热舞派对》的在线玩家数量在电影放映后同比增长了10%。
大量非相关公司进入影视剧行业,一方面烘托了整个市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这个行业的竞争。于是,由于影片扎堆而引起的票房惨剧不断上演,即便可以上院线,由于播放周期较原先大大缩短,票房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白录松认为,目前中国影视剧市场“贫富悬殊”,有人哭有人笑。一些大牌制作公司基本垄断了市场,但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投资虚火
即便人人都来拍影视剧,也无法阻挡行业的“二八理论”——赚钱和保本的影片占20%,赔钱的占80%。
真正的现实比数据更残酷。2008年,51家影视制作机构的上报数据显示,40%制作机构盈利,44%微盈或者持平,13%亏损,3%严重亏损。
表面看,这些数据不算很惨,但这仅仅是51家机构上报的数字,实际上,中国目前有将近2500家机构在从事电视剧制作,真正盈利的只有十几家。
虽然大部分投资都会打水漂,但是资本的热情并不受影响。水涨船高,投资成本也不断增长。2008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投资不过5000万元,而《唐山大地震》的投资额已经达到1.2亿元。
2008年审查通过的406部影片,投资主体有200多个公司,而且还不是固定的200多个,是经常变动的200多个。由此可见,电影产业投资主体已十分混乱。
虽然我们无法估计到底有多少资本进入电影电视剧产业,但是其“虚火”已经显现。刚刚过去的6月,对电影市场来说,无疑是“黑色的”。市场上只有两部电影的票房差强人意,一部是《人在途》,王宝强演绎小人物喜剧,该片800万元成本外加300万元运营费用,总票房如今在3600多万,略有盈余;《异度公寓》作为唯一的惊悚片在市场上有特点,创造1900多万的票房,也有薄利。
剩下的诸多电影估计只能会以赔本收场,比如《摇摆的婚约》不到500万落片,《海洋天堂》1040万的票房在文艺片中成绩已经算是不错,却难以收回800万的制作成本,《决战刹马镇》1600万制作成本外加800万运营,总票房要达到6000万原才能盈利,但从首周2200万原的票房来看不太容易。
电视剧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只有那些好剧本和好导演才会卖价,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仍是一个买方市场。
而有更多的人在担心影视剧投资过热会造成投资链的断裂。6月份电影局备案新片又创新高,投资的泡沫化也越来越严重。
虽然泡沫初显,但是却很难调控。白录松认为,影视剧一直就是暴利的行业。此轮投资热有点像中国的房价,压都压不住,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升温。
“投资人错位成制片人,既缺乏全球意识和市场判断力,又不了解题材的开发、导演和明星的集聚,更忽视对导演创作权利的维护,没有对市场的正确掌控力。面对一个好端端的市场,却艰难地迈不开大步。这是当前电影电视剧市场最大的问题。”方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