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正在影响着PE的投资方向。投中集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针对100多家VC/PE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消费品、制造、TMT、新能源、医疗健康依然是投资人最为关注的领域。“外资青睐的原创性高科技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作为本土创投,我们更青睐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传统企业。”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外资PE偏爱“五朵金花”
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外资PE投资人最为关注的行业分别为消费品19.4%、制造18.5%、TMT 15%、新能源14.4%、医疗健康8.4%;而在GP(普通合伙人)最为关注的行业中,这五个行业同样名列前茅,分别为13%、9%、14%、18%、14%。在退出回报情况上,消费品和新能源的上半年平均账面退出回报超过8倍,首轮融资至上市不足2年;TMT、制造与医疗,平均账面退出回报率为6-8倍,首轮融资至上市需要2年-4年时间。
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介绍说,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消费与制造行业的共性是其细分行业与地域市场足够大,可容纳众多公司。此外,由于这类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具有很大的消费和产业升级需要,因此推动了行业未来成长。并且,A股创业板的开通为这类公司开启了更为流畅的退出渠道,对于VC/PE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作为VC/PE传统投资的TMT与医疗健康行业,李玮栋则认为,这两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成长迅速,潜在机会很多。不论是技术水平、商业模式还是执行力,任意一点具备核心竞争力都可以颠覆行业生态,因此也给了这类企业更多的机会。此外,A股此类上市公司稀缺,未来存在较大的溢价空间,也给很多VC/PE带来了机会。
另一家研究机构清科集团的数据同样证明了这点。据清科集团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受关注度最高的是医疗健康与生物技术行业,仅仅上半年便有22起VC/PE投资案发生,互联网和清洁技术行业分别以21起和19起案例紧随其后。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与培训行业开始成为VC/PE的新宠,上半年共有5家企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注资,投资焦点主要集中于其细分领域“专业培训”。
作为专业化医疗健康投资基金,VIVO资本执行合伙人赵晋给出了一组数据,从2007年到2010年,2007年在大中华地区VC/PV的投资为4亿美元,而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0亿美元的投入。投资案例从40个变成56个。在这之中,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占比分别达到了63%、21%、16%。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不相匹配的是医疗健康的投资仅占GDP6%,这也说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区间。在未来,医疗器械、新药研发依然会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赵晋说。
本土创投热衷传统产业
如同国际象棋中的“王车易位”,在先后介入过房地产和保险领域之后,现任幸福人寿董事长的孟晓苏将目光又瞄向了PE投资。
2009年4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他创立了汇力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的最初架构中,包括房地产、影视、能源、农业、环保、健康6个架构。2010年6月,在房地产基金募集完成后,孟晓苏又完成了汇力影视基金的募集。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晓苏曾表示经济推动下的消费需求是他进军文化产业的原因。
此前,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在华的外资VC/PE更多都是瞄准以新模式取胜的企业,它们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少数几个地方的互联网、新媒体、新能源和连锁消费业等领域。而作为本土创投,更应该青睐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传统企业和以拉动中国内需消费为主的项目,投资范围则应遍及全国。
“我们目前重点看好文化传媒、消费服务、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四个行业,第一批推向创业板的企业也都是分属这四个行业。”刘昼介绍说。
在外资VC/PE纷纷选择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更多的人民币基金则更倾向于本土化的传统行业。一位本土PE投资人表示,尽管目前VC/PE所热衷的新兴行业将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依然很小,但就是这么小的经济总量却吸引了如此大量的投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所谓TMT高新企业更是名不副实。其成长性和创新性都很难达到投资者所期望的水平。”
在他看来,尽管传统行业增速较慢,但却拥有更加稳健的基础,例如食品、制造等行业,如果能更加关注这类行业,其沉淀下来的价值也不容忽视。